(网经社讯)今年五一黄金周顺利收官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.14亿人次,同比增长6.4%;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.69亿元,同比增长8.0%。携程、同程、飞猪、去哪儿、途牛等在线旅游平台也纷纷发布亮眼五一出游数据。在这“火爆”的背后,也伴随着投诉问题的频发。对此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《电商快评》予以解读。
【观点一:跨境游双向火热 县域旅游下沉崛起】
同程旅行数据显示,在出境游方面,整体预订热度均实现翻倍增长。马蜂窝数据显示,出境游市场同样呈现多元化趋势。飞猪数据显示,出境游方面,飞猪出境游机票、酒店、邮轮等商品预订量激增,其中,国际邮轮预订量同比增长超60%。与此同时,入境游同样火爆,携程数据显示,中国游客目的地遍布全球1303个城市,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30%。
另一方面,县域旅游的崛起成为另一大亮点。去哪儿平台显示,全国1230个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%。这种“反向旅游”趋势不仅分流了传统热门景区的压力,也倒逼县域旅游基础设施升级,为下沉市场注入新活力。
对此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分析师陈礼腾表示,2025年五一假期,中国旅游市场呈现出国际化与下沉市场的双重特征。出境游与入境游的双向繁荣,标志着中国旅游市场的全球连接能力迈上新的台阶;而县域旅游的崛起与消费分层,则揭示了市场结构在持续优化。未来,随着旅游供给端不断创新,多元共生的旅游生态正在加速形成。
【观点二:大模型落地黄金周 AI重构旅游服务生态】
陈礼腾表示,今年以来,AI大模型在旅游行业加速落地。同程、途牛、飞猪、携程、马蜂窝等纷纷推出各自的AI智能旅游助手工具。今年五一也成为各家AI智能应用的黄金“实验场”。同程旅行的“程心AI”、飞猪的“AI行程助手”、途牛的“AI助手小牛”、马蜂窝的“AI小蚂”以及“携程问道”,通过深度学习与实时数据交互,实现从行程规划到预订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,大大提升的用户出行效率。
陈礼腾认为,AI技术的渗透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,更重构了行业生产力。未来,随着AI在虚拟导览、个性化推荐等场景的深化应用,旅游行业或将迎来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。
【观点三:在线旅游顽疾“缠身” 退款难 霸王条款等问题突出】
陈礼腾表示,五一作为集中性出游的节点,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部分用户群体的消费不满意。在行业繁荣的同时,还需注意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。
据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“电诉宝”(315.100EC.CN)显示,五一期间收到关于飞猪、去哪儿、走着瞧旅行、智行等平台投诉。此外,2025年至今,入选投诉榜的依次为:去哪儿、飞猪、同程旅行、走着瞧旅行、携程、联联周边游、途家、航班管家、骑驴游、南方航空。 其中,投诉主要焦点问题依次为退款问题、霸王条款、订单问题、网络欺诈、虚假促销、网络售假、退换货难等。
陈礼腾表示,消费纠纷的频发不仅仅是一个短期问题,需要建立长效的解决机制。这包括加强消费者投诉渠道的建设,提高投诉处理的效率和质量;加强旅游企业和平台之间的协作,共同应对消费纠纷;以及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,为消费纠纷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。
陈礼腾建议,在“五一”这样的旅游高峰期,平台应当加强服务监控,确保消费者的订单不被擅自取消,减少消费者的损失。同时,平台还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,尤其是在处理消费者投诉时,应尽快给予消费者满意的答复和解决方案。